top of page
作家相片星濱山 ZhengbinArt

地方創生|國外案例分享|日本 瀨戶內海 海邊的那些人事物,犬島、女木島和大島的故事

遙遠的彼方,有沒有一家店讓你特別想念?最近總會回想起好幾段大疫前的旅行,馬上映入腦海中的是2019年到瀨戶內小島上意外探尋到的小店,分別是在犬島港口旁賣著犬島丼的小吃店(在本商店),在大島上期間限定的分享咖啡店(カフェ・シヨル),以及在女木島上用海水浴場休息處改裝的素麵店(龍潜荘)。


犬島上炸魚與丼飯

氣喘吁吁地來到犬島,因為航班的關係,上一站還到豐島騎著腳踏車到檸檬飯店與豐島美術館、心臟音觀展,過一個中午腳已經踏在精鍊美術館所在地犬島,那時還沒有預期會被美術館內的批判性極為強烈的三島由紀夫展覽給震撼到,就先走進在地小吃店,俗話說只要在店外有看到「道地美食(ご当地グルメ)」的標誌,一定二話不說就會進去。


寒暄了幾句點了招牌犬島丼和烏龍麵,如鄰家大姊般親切又豪邁的老闆開始跟我們閒聊,她很開心有台灣人在非藝術祭期間到訪,並說著若要統計哪個國家的人最常到犬島,「答案是香港台灣以及韓國,然而當時香港發生了反送中事件、韓國發生日韓貿易戰,因此在2019年,島上的外國人以台灣人居多。」撲滿大根和特製肉燥的「犬島丼飯」以及以柴魚等當地海鮮熬煮的烏龍麵陸續端上。


「大部分的日本旅人都是夏天才會來小島,目的是到海水浴場,反而觀看美術館的人沒那麼多。」我們很訝異老闆一人與外國觀光客聊天,竟然前面幾句就直接進入東亞國際關係,且事實上岡山縣的觀光傳單上,犬島也僅是玩水的場域,而非以本次旅程目的的參觀美術館聞名。聊著聊著老闆端出一碗招待的炸魚,說是一大早隔壁的爺爺下海去抓的,很新鮮趁熱享用。「美術館旁邊現在剛蓋好很時髦的餐廳咖啡店,你們等下也可以去看看。」島上盡是老師改造的藝術場館,來來去去世界知名的藝術家和旅人,讓過去曾受金屬工廠污染的犬島有了新的生命力。



然而,2019年後,從Google Map上面來看,查不到這間提供鄉土美食的小店是否已經歇業了,總是會想起那一天,就像是到島上進到某間寄宿家庭,home媽端出海味十足的特色料理,說著她很欽佩台灣的旅人對於環境以及藝術的熱愛,希望犬島能一直被大家繼續喜愛著。


女木島上錯過的班車與的素麵


在非藝術祭期間造訪瀨戶內小島時,都會不斷聽到「怎麼會這時候來」的村民招呼,船班抵達女木島後,由於錯過了往鬼島大洞窟的接駁班次,只好再將形成往後延搭乘下一班次,這時售票的奶奶跟我們說「鬼洞沒什麼好看的啦,可以直接去下一個島嶼。」只好用尷尬不失禮貌的微笑回覆奶奶說,我們就是要來朝聖桃太郎打鬼的地方,「不要失望就好。」奶奶幫我們打了觀光預防針,我還真想再跟她說,重點不是鬼島的觀光景點,而是有幸跟你搭上話。


錯過了班車後竟然反而有更多時間可以把女木島的街道都走過一遍,突然看到了很別緻的標示牌寫著「龍潜荘」,到底是什麼樣的店呢?是民宿嗎?還是選品店,便一路跟著標示走,來到剛開店門的小餐廳,「你們怎麼找到我們這家店?」我還是頭一次遇到老闆不是說歡迎光臨,我是在社群網站上看到的,「其實我們是一群剛畢業的美大學生,想說利用親戚沒有在營運的海水浴場休息處來做快閃店,販售瀨戶內的特產素麵料理,也想說在IG上宣傳,儘管未來也不確定會不會繼續經營,但很訝異外國觀光客還真的找到我們的店。」來到一家藝術祭快閃店,庭園非常美,整間店被我們包場,素麵搭配上紫蘇葉香氣,風鈴海潮聲此起彼落,彷彿置身在自家庭院。「挑選自己喜歡的地方,都可以自由逛逛。」有那麽一瞬間感覺進入到夏日大作戰的場景中,大家都用不同的方法守護著所愛的場域。





大島上的咖啡和白線


外地人或外國人參與藝術祭的真諦是與土地有更深的認識與連結,無論是居民與藝術家共創的過程,或是旅人與地方交流學習,都是能讓土地保有元氣且能永續發展的方法。像是初登大島,才知道這裡是漢生病患的療養園區「國立療養所大島青松園」,過去曾經乘載了許多不公義、不公開、不人道的歷史。透過藝術祭公開這段被隔離的事情,同時藉由教育導覽來讓更多人了解真實的漢生病面貌,例如路上的白線是讓患者便於清晰辨識道路的標示、解剖台是當年病院使用的、紀年追思的墓園和雕塑品、溫柔的藝術展陳列屋、以及過去至今大眾對漢生病患的誤解,「留下當年的苦痛物品,用藝術的形式表現當時的島上發生的故事,唯有正視過去的錯誤,了解過去,才能面向未來。」導覽的志工這麼說著,希望終止歧視。



在導覽告一段落後,來到展期才有的分享咖啡店,同樣有瀨戶內物產飲品和點心,經營者希望大家在實際走完青松園後,能舒緩沈重的心,大家一起坐下來沈澱、分享,咖啡店同時擺放者藝術家在聽完患者與家屬的故事後,創作出來的拼布作品,每一幅都是當時離別的故事。



在海邊的那些小店,也許比較遠、比較小,甚至曾經被孤立,但小店就像是一盞盞濾鏡,透過不同的人與方法為地方留下最純粹的樣貌,而也是因為這些小店空間,我們才會在多年後依然記得島上的那些人與那些事物,甚至持續療癒著我們、度過人生某些重要的時光。



 

文/謝子涵

1991 年生,台中東勢人,關注公眾外交與地方創生,現為DPP 發言人。曾任國會新創政策幕僚,日本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台灣青年人才培訓,出版《抓住風一樣的人:政藝少女的日本官僚見習》,近期主持《耳朵出遊不出油》Podcast節目。

 

指導單位:國發會

主辦單位:星濱山共創工作室

.


工作站據點:星濱海港學校

地址:基隆市中正區中正路393巷30號2樓

電子信箱:zhengbinart@gmail.com

相關聯絡:02-24636930

420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精選好文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