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地方創生|講座側記|創造自己的駐創同溫層



講者張彥頡來自恆春,起頭先讓觀眾思考,他們團隊有13位正職、20位兼職夥伴,是滿龐大的團隊,為什麼可以在臺灣的觀光地區-恆春從事藝文工作,而非觀光事業。「火箭人」團隊名稱來自恆春古地名「琅嶠」發音轉譯而來,也期許象徵發射器Launcher充滿動力往前,因此發明了這個字。


地理人的洞察力成為企劃力

張彥頡從小立志讀地理系,跟小時候在眷村長大有關,從小因環境常思考地方不同的人如何相處,跟社會的關係如何形成等,有相當的熱忱。夢想是環遊世界,到各地認識不同人與故事。大學順利就讀地理系,在大四到韓國交換讀都市計畫,回臺灣讀旅遊管理的研究所。嘗試過各種工作,在26歲那年到成大育成中心當經理,當時臺灣文創產業剛開始發展,接下來因臺灣教育想轉型跟城市合作,無邊際校園的概念,就被邀請作成大C-hub基地的產業長,進行跨領域與城市互動合作,像是做循環設計把臺灣的傳統產業裡面的廢棄物怎麼再利用然後變成創新材料,跟德國與荷蘭交流。講者提到工作很跨領域,但都是從地理學的不同的空間尺度跟人文的關懷之下,去思考可以做的事情怎麼跟產業合作,以及作了2017年的臺灣設計展。


為愛落腳恆春、因熱愛生活而結伴創業

在2018年移居恆春,是個意外。講者原本預定在成大工作結束後,要去南美洲流浪,但因緣際會在活動認識了另一伴,後來就決定搬去伴侶工作的所在地-恆春。為了愛留在地方,也成立了兩家公司,一個是文化藝術類的城東大院子,然後另外一家是運動類的火箭人快樂生活,有自己的車隊。團隊喜歡藝文和運動。

回應講題,講者的組織怎麼到底變成一群人,居住在地方、共創,然後這個共創模式怎麼變成吸引更多人搬進來?與講者的個人特質有關,很作自己、喜愛旅遊體驗世界文化、交朋友。也因為喜愛生活、希望能夠開心地享受生活,火箭人的夥伴就是相同價值觀的集合體。

恆春有三個時期,第一批移民,七八零年代移居荒涼之地恆春,多半是失戀、失憶、逃債這類型的人。第二批受春納影響,想要追尋人生自由,像是Rocker或是嬉皮的人,第三批,像是講者的團隊,兩千年之後來恆春的人,都是為了生活,隨時五分鐘到海,五分鐘到山,跟大自然很親近的生活。

講者的夥伴價值觀相近,在恆春半島生活的人其實很厲害,很多人是擁有一份穩定工作或可以遠距工作,才生活在恆春。如導演、編劇、攝影師等等,在臺灣各地都是很厲害的人。


要做的是有一份有生活感的工作

講者的團隊目前有三個空間在恆春,然後一個空間在嘉義。團隊注重生活品質,每個空間都打造成、整理城最理想的樣子。第一個據點「城東大院子」,原本是破舊老房子花重金重新改造,有大庭院種滿了樹,大小朋友都可以來。第二個據點在四重溪,離鎮上約20分鐘,聚落可以泡溫泉,團隊會騎車進部落、登山、享受山林。第三個據點還在興建中。在嘉義的新據點,是跟朋友的咖啡店結合,作為新的工作室。

講者表示,火箭人作為一個地方團隊,「地方」這件事情對團隊來說不重要,而是因為他們選擇了生活的空間,生活這件事情才是最重要的根本。所以團隊的夥伴都選擇離開了都市,追求在地方工作保有最生活感的樣子。因此,火箭人的每個空間都有辦公室、住宿空間。都是co living跟co working的結合。並且強調Walking and vacation,工作跟生活旅行其實是沒有任何距離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團隊的特質

第一,工作跟生活不會有取捨。工作跟生活不能混在一起,還是要分開,但是工作跟生活不用有取捨。

第二,負責任比工作時數更重要。基本上不加班,但工作時間之內強度很高。

第三,13個夥伴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沒有人可以取代彼此。例如有位夥伴是台大資工,負責團隊資料數位化工程。有位是製作經理,負責表演藝術與音樂製作。

第四,制度都是討論出來的。所有人都可以來表達你覺得要怎麼做。例如休假與工作KPI都是由自己去訂定。每半年調整薪資或員工福利。

第五,從今年開始,只要工作滿兩年,就可以選一個國家遠距工作一個月。


今年是跟馬來西亞的檳城合作。我們每一年各會有四個名額互相交換(四個名額裡2位是團隊內的,2位給全屏東縣徵選。)團隊的夥伴去檳城,還是做臺灣的工作,一樣全職薪水讓員工的生活環境變在檳城當地,檳城提供免費住宿跟工作空間,以及在地的朋友,透過此合作,讓員工的工作環境完全交換。好處是,第一個員工遠離老闆。第二個是打開好奇心。第三個交很多在地朋友(人才交流)。今年9月預計去加拿大的溫哥華簽合作。明年1月是日本的伊豆半島。雙方合作關鍵是,對的單位,需要有健康組織運作與相同價值理念。

團隊非常重視資料庫跟專案管理。全職請一位數位經理,花三個月請三位全職將資料庫建立,例如將所有照片用臉部辨識系統歸檔,重複的會把小檔踢掉。等於是建立了恆春半島的在地臉譜。


團隊的工作內容-解決地方課題

講者將工作幾年後的心得重新梳理。對於地方工作者來說,恆春有非常多的地方課題。恆春是觀光區,從國土計畫內容來看,國家對恆春半島的定位及資源分配,幾乎都是為了扶植觀光產業,反而忽視了恆春半島是古城內的原住民或很多很棒的東西。

恆春半島約占屏東縣的三分之一,約5萬人,但超過一半人口為移居者,是外地人口比在地人口還多的社會。地方80%都是從事觀光產業。以前觀光客一年1千萬,現在約4百萬。但當地有700多間合法旅館,加上非法的約有2千多間。等於是整個大台南地區的旅館及飯店數量。以前在春吶時期,把家裡的房間打開就會有人住,賺觀光錢相當容易。因此恆春半島衍生2個很大的社會問題:第一個是快速致富後價值觀的差異-賭博,第二個是毒品,臺灣大部分的毒品,由東南亞以小琉球為跳板進入到屏東東港,之後分流到全臺灣。恆春揭開觀光面紗後,就是偏鄉,偏鄉有的問題,隔代教養、教育不均、貧富差距外,還多了毒品、性暴力。

團隊重新思考恆春半島的願景該如何塑造,透過二個據點,一是城東大院子,二是四重溪,去影響地方周圍的產業模式,是主要的工作內容。雖然問題很多,但地方不缺錢,移居者很多年輕人。地方人也因為不缺錢、不缺人,所以很少合作。因此團隊主要在作的就是資源整合、跨界合作,推動產業發展。

團隊認為恆春半島是傳統跟流行兼具,彼此間又碰撞,有山有海,可以很多元享受生活與旅遊的地方,期許以創造多元面貌給外界認識為目標。因此從文化、藝術,民謠上著手,並且是策略地選擇並執行專案。每年的計劃之間的延續都有縝密思考與策略發展。在地方做事,要有一個品牌讓觀眾或消費者認識你的方法。團隊有四個介面(品牌)跟公部門、私部門不同性質的業務合作。



如何讓一群人變成夥伴

不是員工,我們如何讓外面一群地方夥伴一起共創、合作?一開始的作法是Lunch Night火箭人之夜,不是公部門的計畫,是團隊自行發起。參考日本的講座方式,設定大主題,邀請10位講者每人6分鐘分享20張投影片。讓在地人快速認識彼此。第一場講座辦在紅氣球書屋,前一天才透過臉書宣傳,當天有150位參與。有一次是在港邊的小漁村,以海洋為主題,邀請衝浪、潛水、帆船等獎者分享,當天來了250個人。發現地方的人是想要認識彼此的。講座每年持續舉辦,後來因為疫情關係,就將講者的故事收集起來出版成書《Launcher Color》,總共有100位。

用這100位的膚色作成色票,藉由膚色來定義我們的生活。因為「曬」這件事情,讓恆春半島的膚色很特別,例如看到腳上有白色一條環,就是衝浪。如果手掌以上是白的,手掌是黑的,就是潛水。最白的是瑜珈老師,最黑的是衝浪冠軍,跟工作環境有關。


做我們覺得有意義的事,縝密的延續下去

團隊透過「聲音博物館」計畫(2018年),將阿公阿嬤的歌聲保留並建置資料庫,大自然的聲響與街道上在地人就是你的博物館。也成為團隊推廣民謠創新轉譯的很重要的基礎。

因為地方小朋友是很討厭學習民謠,團隊就出了一本繪本《朵朵的禮物》,童話有聲書,掃QR Code聽故事,每首民謠請音樂人改編成小朋友喜歡的旋律,讓小朋友藉由聽,讓旋律留在腦海,不一定要學會,而是聽到時覺得很熟悉。內容衍生成為光影戲,跟無獨有偶合作,進入學校推廣。

為了讓年輕人喜歡,發起老調新生的音樂創作計畫,鼓勵音樂人用聲音資料庫加上流行音樂製做全新歌曲,這些合作發了單曲與專輯,其中在2021年拿到最佳年度專輯、最佳原住民專輯。也組Band老人家和年輕人一起到音樂酒吧演出。培養的樂團2022年的原創音樂得到第一名。在閩南語音樂界也開始有一個新的符號。接下來,會進行國際音樂合作。在地民謠或文化可以變得很國際,恆春是國際觀光之地,所以其文化上應該也是國際的資源與亮點。

思考民謠是音樂的表現,更可貴的是老人家生活的方法,需要透過表演藝術去展現,所以開始作「劇場」。是因為地理人觀察人文風情的敏感度而啟發。恆春的生活風貌隨處都像街頭行動劇,阿嬤是邊唱民謠邊賣燒肉粽。因此在2019年時,想將這些生活結成為一齣劇,開始作恆春舞台劇,讓在地阿嬤和專業演員一起演。在半島歌謠祭首演後得到社會大眾的肯定,持續巡迴演出,接下來會到美國紐約演出。也因此影響地方政府的公共建設,未來恆春將擁有自己的劇場,讓音樂劇《半島風聲相放伴》成為定目劇。也在2022年半島歌謠祭時,用半年的時間進入14所學校排練歌曲,共有1060位小朋友和家長同唱一首歌。

最後,講者提到,團隊這幾年不做公部門的節慶,思考延續性,決定自籌辦民間的節慶「花花生活節」。串聯地方100個團隊,邀請參與者到在地生活,學習去在地菜市場買菜做料理、去原住民部落摘花學花藝、晚上聽民謠、電音、欣賞不同的爵士樂,可以參與各式各樣在城市誕生的活動,且活動全部都是收費,音樂活動也都上百人參與,售票狀況算不錯。



Q:請教老師在韓國交換這段期間,對於後來從事的工作有什麼影響?

A:對我的人生極致重要!交換期間正面臨亞洲金融風暴,當時韓國許多產業倒閉,韓國全力扶持另一個面向,將文化、觀光與體育併成同一單位,文化產業快速興起,設計中心、劇院興闢,強力推動影視產業、音樂產業,所以當時有很多大型影展、戲劇節,我們國際學生在大邱藝術節可以免費看所有的劇。我當時就因此看了、體驗許多戲劇。

首爾政府鼓勵業者將閒置空間租給藝文工作者,可以免稅,形成產業聚落,那地區每天充斥多樣電影劇及大量表演藝術,我在求學期間經歷並體驗這些內容,讓我可以進到文化產業。

另一個啟發是我喜歡街頭,所以韓國街頭小劇場,啟發後來在臺灣恆春作的劇場。從常民生活變成文化、藝術創作的來源。





圖片來源:星濱山共創工作室、火箭人實驗室 Launcher Lab


 


 


 


想更了解火箭人實驗室 Launcher Lab,請點選下方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Launcherlabhc


本次講座為—— Life Life Work!系 列 講 座

06/22(六)匯集創意能量:創造自己的駐創同溫層


 


 

指導單位:國發會

主辦單位:星濱山共創工作室

.

工作站據點:星濱海港學校

地址:基隆市中正區中正路393巷30號2樓

相關聯絡:02-24636930

13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entarios


精選好文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