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星濱山 ZhengbinArt

地方創生|講座側記|地方小組織的生存之道

 新書對談講座巡迴第三場,來到同樣是港口城市的高雄,以書中章節「小組織的生存之道」為題,邀請位在恆春的「火箭人實驗室」主理人張彥頡(JASON)來與我們聊聊各自的生存之道,火箭人在團隊組織上和星濱山很不同,星濱山是內核小編制,但有好幾層外圈關係人口可以串聯,而火箭人比較像是個變動的有機體,多角且扁平化的組織,每個人都是專案的隊長也身兼他人的球員。

 


(圖片來源:火箭人火箭人實驗室Launcher Lab)

過去的一切造就了現在此刻

    商業性的地方合作關係、組織如何變成可長久經營的團隊是火箭人比較擅長的部份,火箭人比較像是一家「製作公司」,把地方的素材重新製作成大家喜歡的樣子。主理人JASON本科系是地理系,因此善於觀察環境、人,並想像他們可以變成什麼樣子,但很大的困擾是很難落地,因此後來到韓國念都市計畫,印象深刻的是韓國在2008年經濟大崩盤,但同時是藝文產業起飛的時候,那時候提供外國留學生一個月免費看戲的資格,因此這影響他很多,讓他知道如何把地方小故事轉變成可以定期消費的文化生活。而工作上,跟產業比較相關,他從14歲就開始工作,橫跨品牌大使、科技公司、電影劇組、韓文翻譯、經營餐廳、渡假村主管等等,隨後被成大邀請回台,負責學校跟企業的合作,以及材料的研發,也是這時候才接觸到設計領域,由上述可知,JASON是非常跨領域的人才,從人文歷史、產業端到設計轉譯。直到2018年遇到「愛」,隨著伴侶落腳到了恆春定居,火箭人的故事就開始了!目前成立了兩家公司,分別是藝文公司「城東大院子」與運動品牌「火箭人快樂生活」,另外JASON另個最大的特質是”熱愛旅行”,對他來說旅行不是玩,而是極致大的養分,透過旅行中的流浪,可以重新進入完全不同的文化時空,上述這些經歷與人格特質也奠基了火箭人之所以長成今日樣貌的原因。

 



火箭人團隊的營運心法

  在組織的定位上,JASON定義火箭人比較像是一間「製作公司」,把對地方想像的劇本或是故事重新製作出新的樣貌,是團隊比較擅長的。組織的規模上目前有12個正職,20個兼職,做事上都很自律,大多也都是高學歷、已有工作成就者。比較特別的是,團隊內有個「Workation計劃」,和不同的國家簽約,簽約後可以像交換學生的方法,把員工送出去該地住一個月,還是算他全職薪水與做原本的工作內容,只是他地點變成另個國家,在那邊的生活、工作空間就由另個國家的團隊提供支應,好處是可以遠離老闆(笑),以及工作之餘他所接觸到的就是全新的文化和環境,這個計劃來自很重要的觀念:工作跟生活不用取捨,應該同時並行。

    而這個計劃也仍在持續擴大合作國家中,恆春現在已是全台票選最不想旅遊之處,但數位游牧與科技導入或許會帶來新的可能,合作的國家團隊也是找尋相同體質的,因此「旅行、工作、生活」對火箭人來說缺一不可,也是很重要的經營策略。

 

    團隊另個專長責是善用科技,因為在地方工作通常都是組織小但工作量龐大,最龐大就在於「溝通」,所以很重視做的每件事情資料庫如何被建構,團隊採用的是NAS系統,除了彙整所有專案資料外,連照片內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資料夾,打關鍵字就能找到資料,在找所有專案的簡報或是照片再也不會有找不到、遺失原檔的問題。

 

成為火箭人,做擅長且喜歡的事

    最後JASON總結到恆春最大的議題就是觀光,而團隊就是一直透過資源整合、跨界合作來促進產業發展與觀光,而文化藝術、山林產業、地方遊程是主要的三大面向去推動恆春半島的觀光旅遊,以文化藝術舉例來說,恆春很重要的在地歌謠,但如果直面切入一般大眾不會有興趣,所以他們提出「如果恆春是做聲音博物館」的概念,前期先從錄製聲音資料庫檔案並開放授權,以此為基礎延伸製作繪本/教材,以及「老調新聲」,讓藝術家/音樂人轉譯創作,而老調新生這件事不只是台灣的問題,而是全世界都興起了這股風氣,大家都在尋找新的突破口與可能,所以火箭人在行動的過程中,從來不會定義自己只是在做地方,而是與全世界相關,在做的是「可以與全世界溝通的恆春」。

 

我們在做地方工作這件事,JASON分享到是一起在理解之後,共創出對於地方的願景想像。前面分享的藝術行動是個媒介,但下一步想像力如何感染到它可以變成一個文化或是一個產業,落實在大家生活的每一天,那才是我們成功的一天,這天可能還很遙遠,但現在做的每一步都應該是被鼓勵、努力的方向。

 





/對談QA/ (*MO為星濱山經理,負責對談主持與補充)

Q1:如何從一個人到一群人?踏出第一步的方式?

書|瀨戶內的經驗、喜歡海、剛好在基隆遇到,從喜歡的事情開始,但勢必後面還是得面對到生存的問題。其實到現在也感覺還沒準備好要創業,也還在練習,當年比較像被推出第一步。

MO|當年的背景剛好是太陽花後沒多久,返鄉的氣氛很強烈。第一年像是社團一樣,還用了募資,很多關心基隆城市的青年都跑來參加。遇到的夥伴全都對基隆有很多愛與想像,我們比較像個集合體。但還是要有人掌舵,所以書豪是這個角色。

J|從來都沒有想要創業,加上到哪都可以生存,所以我的立基都是「愛情」。加上我很有想像力同時實踐力非常高的人。所以當初因愛到恆春定居後,剛開始都是互相找夥伴COVER,是不是想要的有遲疑,但有成就感也是真的。理想、做事都是開心的,經營是痛苦的。

 

Q2:現階段組織運作怎麼看?會想維持或改變嗎?

書|目前有兩個組織,有星濱山共創工作室跟基隆藝術聚落共創協會。現在比較期待永晝美術館可以由更多人一起自主加入並推動,不需要再有我存在。

 

Q3:請用三個關鍵字,給想投入地方工作的讀者。

書|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能夠做什麼(地方也需要)、知道有很多變因(保持開放的彈性)。

J|先讓自己有更多工作經驗、國際經驗,因為地方工作的內容,比在有很多資源的都市內還要難,在地方沒有資源,你要自己身兼很多專業技能在身上。

 

Q4:外國單位如何談成合作?

J|要找到有相等資源的團隊,關係才會對等。這對老闆來說是壓力,員工是福利。地點的選擇上跟團隊夥伴的人脈有關。後續效益分享:非常好,可以藉由人才的交換,帶來更多有機的、主動的牽線。做的專業在地方能用,應該要在國際也能通用。

 

Q5:如何穩定養人?偏鄉如何找到好的人才?

書|一開始自己沒有薪水,直到離開基隆接了新北案之後,只要我的基金都正的不要負的就都會是正的。所以只要有業務都是好的。人才的話,我滿相信在正濱遇到的人都是人才。人才也很看業務屬性。

J|有三個點可以分享:(1)自己的優勢在可以寫出國家想看的願景與前瞻,知道如何扣合自己想做的事情。(2)無時無刻都是準備好的,不該是為了補助去提案去做,而是自己已經在做,正好有資源可以配合上。 (3)專案金流記得都要流回一個大水庫。但有一個大前提,不做任何會失敗、不想做的事情。組織的人力花費/福利約占4-5成,因為人是公司最大資產,所以團隊基本上可以一條龍做完專案內容,不用再外包。

 

出書是交流,為了感染更多的人

    最後,回頭談談這本《地方藝術感染指南-星濱山作為一種方法》的出版,其實是為了交流,感染不只是為了藝術表現,更有一種帶起更多人加入的感受,講座現場總有換宿、實習生的出現(本場次也有)或許也是一種漣漪。書豪分想到「大家一起參與,無形的感染力是存在的。」就好像看球賽,大家一起支持某個球隊一樣。

 

而星濱山的存在,是希冀傳遞藝術的存在。在書豪心中最好的模樣,是每個人成為自己最好的樣子。

 

這本書分享給同樣這條道路上努力的同路人,提供一種共鳴、反思與交流的契機,與讀者一起持續探尋地方與藝術之間的原生力量。



 



 

本次活動為: 「地方藝術感染指南」專書分享:高雄場



指導單位:國發會

主辦單位:星濱山共創工作室

工作站據點:星濱海港學校

地址:基隆市中正區中正路393巷30號2樓

相關聯絡:02-24636930

22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精選好文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