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星濱山 ZhengbinArt

藝文資訊|養育一個「支持人們」自在表演的場域,需要14名合作社社員的參與(下)



一個「支持人們自在表演的場域」包含了軟硬體及韌體(營運和激勵機制)的設計,其設計的原點,來自13名自由創作者的需求與想像、每個人自身和「小事製作」這個品牌一起合作的可能性,還有乃璇的品味(笑),培榕的空間設計技能也幫了大忙。


共造表演者的支持系統


在全體共識下,社員每月繳交1500元,一起分攤支持空間與團隊的營運成本,大家都成為小事的乾爹乾媽(照顧者)。排練場與工作室則成為每個社員的準公共財(club goods),節流而且開源;比如有了工作室後,每次開會都省了咖啡廳內用的錢(我們買了台高級的自動義式咖啡機)、團購或共享生活物資非常划算、排練場自用社員半價而且租借方便。另外,有了空間這個共同資源,社員們也就漸漸把許多有趣的活動帶入或開始合作。活動辦久了,品牌綜效自然延展開來,可謂一石二鳥。


本文的上集提到臺灣表演者的生存困境,一但身體受傷,除了將直接影響到每個月的生計,花錢養傷不說(不一定有勞健保),身體狀態也會影響心情及演出表現。此外,臺灣舞蹈環境跟模特兒產業其實很像,多數編舞家尋找的是長相姣好、穠纖合度的舞者,在外接案是很競爭的。


乃璇曾對外形容我們是一群strange fruits,是啦我們不一定最好看,但我們很酷而且很好合作(攝影:Emma sy WANG © Shopping Design)
乃璇曾對外形容我們是一群strange fruits,是啦我們不一定最好看,但我們很酷而且很好合作(攝影:Emma sy WANG © Shopping Design)

為了建立安全的環境,讓大家都都有一個隨時可以回來的家,我們決定只要任何成員在共學的路上,願意主動分享自身所擁有的或持續學習,不論身體出問題或需要時間休息,我們都不會淘汰任何人。社費中,我們也提播一定比例的基金作為共學費用(pooling),只要有1/4以上的社員想訂閱線上課程,就會全額補助。


 

從自在到自理


至於每個人享有的自由,實則來自大家都願意為小事一起負責的共識與承諾,當然也包括溝通與妥協,也就是從合作中,一起學習生活的藝術。合作社創立之初,我針對過去對藝文團體、空間營運的觀察和理解,將小事的支持系統分為「領導、營運、產品、公共關係」註1 等不同營運部門,組織架構則從總監制,轉型成holacracy(合弄制)的扁平多中心型態。


在小事的共同目標下,社員們都能自主選擇一或多個想嘗試扮演的角色,並透過交互共學來維持角色的多元(plurality)與流動相依性(liquid dependency),涓滴地建築內部信任和韌性文化,藉由時間與過程來對焦各自期待在小事中領導的角色。


合作社初期的組織營運架構圖(設計:陳運成)
合作社初期的組織營運架構圖(設計:陳運成)

以營運部門為例,黃裕閔成為大家在排練場租借上最信任的場館大哥:大眾傳播背景的他,除了時常化身許多小事活動的攝錄擔當,也因為場租認識更多藝文團隊,間接拓展了獨立接案的可能性;另一位成員陳詣芩的細心,不管是在定期備品補給或空間使用的親切提醒,都讓來租借使用的人們,感受到小事的溫度與幽默。


營運部門,左一為陳詣芩,右二為黃裕閔(照片:小事製作)
營運部門,左一為陳詣芩,右二為黃裕閔(照片:小事製作)

 

與小事零號機同步的重要性


最後,身為領導部門的成員,我們希望社員都能在組織內外保持自主性與能動性,也就是每個人在外都能自由接案、打造個人品牌;回到小事能感受到歸屬感,共享資源並一起「做大事」。


因此,我在轉型時導入服務設計 註2 和數位轉型,透過迭代蒐集社員們的需求回饋,持續優化不同業務執行所需的數位協作流程,最後設計出兼具知識管理、顧客關係管理系統的循證治理(evidence-based governance)開放資料庫,暫稱為「小事智庫AKA小事零號機」;藉此,社員在未來運用資料庫的協作過程中,就能順帶將與專案執行有關的資料、知識、以及人脈轉化成組織能有效累積的公共財。


隨著專案接洽與資源分配等資源持續被開放、積累到智庫中,每個人都更能同步了解組織的現況,團體也因為開放透明而更加有韌性。隨著社員們加入智庫的使用與優化,這個數位資料庫逐漸成為社員們的集體大腦,並且適時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幫助內外部夥伴,有效對焦小事的營運方法與做事方式。


小事智庫主頁,從2020年4月至今發展出16個資料集,其中專案資料集已收錄了108個不同專案相關的人事物、規劃籌備工作會議等關鍵紀錄(系統設計:陳運成)
小事智庫主頁,從2020年4月至今發展出16個資料集,其中專案資料集已收錄了108個不同專案相關的人事物、規劃籌備工作會議等關鍵紀錄(系統設計:陳運成)

一個人的情報或人脈,可能對另一個人來說有非常大的幫助!


智庫可以讓每個人不限時間、地點共享資料;時間應該花費在美好的人事物上,人的記性與時間有限。智庫能有效幫助我們簡化查找資訊的流程、對焦團隊的目標、並且透過這個集體的大腦,挖掘許多潛在的合作機會。打個比方,我們有個填過一次就不用再填的合作夥伴問卷,裡頭包含合作人與單位的基本資訊、銀行帳戶、和飲食習慣調查。對方在知情與授權下填寫後,資料將統一被彙整到關聯性資料集。


2022年的智庫知識系統,截圖自臺北市文化局行政訪視簡報(設計:陳運成)
2022年的智庫知識系統,截圖自臺北市文化局行政訪視簡報(設計:陳運成)

未來無論是簽勞報匯款、保險、訂便當等行政業務,我們都能不用重複溝通,還可以一鍵產出協作文件(如自動帶入收款人的背景資訊到空白勞報單),彼此都可以省掉很多繁冗的行政作業;也可以針對特定資訊(如最新活動)直接在智庫中批次發送email聯繫,經營與合作夥伴的關係。


勞報單template,個人及匯款資訊為智庫自動帶入。截圖自臺北市文化局行政訪視簡報(設計:陳運成)
勞報單template,個人及匯款資訊為智庫自動帶入。截圖自臺北市文化局行政訪視簡報(設計:陳運成)

這些有意識地行動,包括針對資料的蒐集、知識的積累與反思,都在社員們及小事的目標發展上,帶來實質、可量化的助益,以及非常寶貴的insights。


 

有參與的文化,再談空間與場域


左上圖|虛擬空間也要設計。圖為國家兩廳院委託,小事製作統籌執行的2022TIFA戰鬥果醬的海選大廳,有來自國內外10個國家、26個不同城市的朋友上線參與


非洲有句諺語,説「教養一個孩子,需要一整個村的參與(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我想,養育一個空間也是。尤其對共享空間(以及場域中的社群資本)來說,如果沒有被好好照顧及活化,就會慢慢失去活性。培養大眾對表演的信任,不該是遙遠或是抽象的事,而是回到日常生活中的平權與參與,空間才能有機地形塑出有文化、有溫度的場域。


一個支持每個人自在表演的場域,它可以是排練場、展演空間,或是街頭、甚至是妳平常工作的地方,重點是如何讓每個人都感到有能力、願意參與,並且讓參與的想像能夠落地。這些是小事的13名社員們教會我的,最珍貴的寶藏 註3


 

註解:

  1. 天才的社員們想出了很可愛的部門名稱,領導(centercenter 簡稱 CC)、營運(operation 簡稱OP)、產品(product 簡稱PRO)...等。

  2. 服務設計的概念由Prof.Michael Erlhoff於1991年提出,常見工具如旅程旅程圖(journey map)、利害關係圖(stakeholder map)、人物誌光譜(persona spectrum)等,時常結合價值主張地圖(value proposition)、成長飛輪(flywheel model)等商業工具,能有效幫助組織理解客戶的成長需求與痛點,推動文化創新和組織的可持續性發展。

  3. 2022年,我在兩年一次第五屆的ANCER(亞太文化教育及研究網絡年會)發表小事轉型的行動研究(A Non-profit Dance Group Transforms into A Cooperative Playgroup Trhough Commoning),主要便在實證數位公共財的再生之於組織轉型的重要性,而後獲得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中國...等國學者邀請案例分享。


 

文/陳運成

曾旅居台美德三地,在服務設計提出者 Michael Erlhoff 麾下研習,2014年返台後成為自由接案的行動者,以個人身份受委託執行的計畫超過百件。現為包含但不限於小事製作及海波浪的策略總監、g0v da0核心貢獻成員、新北市美術館駐村藝術家。




103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精選好文

bottom of page